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2 13:34:5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讲完。课前,小刘把教案拿给我,一切都按我要求的步骤――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详细地写出来了。教学过程缜密,重点难点突出,一定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可能是研究得太透彻了吧,教学内容比较多。课文越读越长,教案越写越短,这就是备课的境界吧。我把教案和课件进行了修改并告诉她怎样把握重点、如何上好这堂课等等。小刘第二次上课了,领会得很快,讲课也没有了紧张感,课堂上表现得更优秀。

本堂课值得借鉴的优点:

1、每一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有任务,展示在课件上,使学生有目标的去自主学习。例如: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这点做的很好,可以看出学生刻意去改变自己的读书姿势了。

2、对学生评价及时,更有针对性。在以后评价的时候可以更加具体的针对:“你读书这么好一定下了很大功夫。”如果学生说:“老师,我才读了一遍。”老师可以说:“才读一遍就这么好了,说明你很有基础,可见平时做的很好,下了很大功夫,也是很值得赞扬的。”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自信,从而会更加努力。

3、把需要注意的生字生词标亮,比较醒目,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4、无论什么时候,在上课前都说一声“上课”,这样做会使学生尽快从课堂外走进课堂内,集中注意力上课;上课前主动和学生们互动交流,夸学生们有精神,精气神很足等使得学生会更加充满精神。

5、本堂课的生字生词处理得较好,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对难理解的字多加学习和重复,运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并在课件上用田字格呈现生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字的结构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这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贯穿全文。

这三个问题是:

1、黄河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3、怎样治理黄河呢?

学生们通过充分的阅读,认真的讨论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归纳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培养了他们自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3

毫无疑问这节课讲的很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总结如下。

首先是在课件的制作上,经历了很多波折也让老师很费心。对于一篇略读课文,课件是要很复杂的,因为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不是很高,所给的也只是一课时而已,学生所要做到的就是了解。显然我对这一点把握不够深。所以我自己课件制作的很复杂,内容很多,虽然有一条主线但是内容太多导致有点琐碎。老师也给我提过,也许是因为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对时间没什么概念,再或许就是自己有点固执,到最后才稍微减的少了一点。

这次最大的失误就是对课程结构划分的那一阶段,虽然我的那种划分方式有其合理之处,当然也是自己找的资料加自己的思考。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和全解上一样才是对的。且不说这样一种认知对不对,至少我自己没有说服同学来按照我的分类方法,这是能力上的失误。如果说只有一类分类方式或者说只能按全解的话,那么我的失误就是没有好好参考教参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算是重大失误了,因为在这里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还没能及时挽回,哎,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情绪的感染力,话语的调动性我认为在我这里很成问题。没有这些东西,与孩子们的互动就很难做好,今天上课的时候与孩子们的互动就很尴尬。因为我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煽情的人,让我说一些激情澎湃,蕴含各种感情各种语调的话我着实需要加强。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是靠老师的语言调动引导的。在这一方面我深感亚历山大。

孩子们是十来岁的孩子,太理性的话真的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对于课堂来讲,是孩子们的课堂,在这堂课上我无疑是篡权了,自己说的很多,而且语速很快,这不是一个小学教师的风格。要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让他们去发现、思考、总结,我需要好好学习。

在时间把握上我简直就是忘了看时间,下课铃一响我就闷了,下课了?还没讲完呢!哎,最后讲的比较仓促,几句带过之后就下课了。虽然有下午的补救但是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有没有补救成功。在时间的安排上自己应有个整体的把握,这点我需要加强。

还有一些关于细节的问题,比方说,上课之前没有喊“上课”;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的正面性鼓励性评价不够。还有说话句式太单一,都是什么什么吧,哎,自己听着都头疼。

当然还有许多我没意识到的小问题,还希望同学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宽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4

推荐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根据教材特点和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我在教学本文时用如下步骤进行:

一、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 落实重点

顺势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 ……此处隐藏10370个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本篇文章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仍然不敢大胆放手,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课文内容的学习始终离不开词句,只有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点水 ”,如在教学黄河是一条祸河时,只抓住了一些数字,而没有抓住“决口”“改道”等词语,没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危害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4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略读课文,文章较长,但是说明性强,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还有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使人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我们人类要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在教授此课时,想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1、黄河原来什么样?

2、黄河后来变成什么样子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②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以上问题学生们能轻而易举的从文中找到答案进行解答。可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生的课文只是贮备量不多,一些自然知识不了解。比如说:“悬河”一词落实的不到位,学生对于这样的一个地理概念不理解。在此问题上我在黑板上绘制了关于悬河的示意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们在读课文时就不难理解悬河带来的灾难了。解决玩以上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怎样的方案?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进而学生了解黄河的变化。

课后对这篇文章的反思觉得学生们的课文知识量贮备不足,由于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给学生们展示拓宽材料,一些有益的知识得不到积累,能力有限,导致理解课文造成障碍。对与这,每次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隔段时间我就让孩子们利用电脑查阅相关资料。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15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网络探究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黄河”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和对“黄河”变化这一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整个过程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

具体说来,整个系列探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搜集专题资料。师生在初步学习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以后,围绕“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变化的原因”、“如何治理黄河”、“黄河相关文化”等专题,课后多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第二阶段是建设专题网站。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一道,共同设计、开发、建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专题学习网站。其专题网包括:①黄河概况;②黄河变化的原因;③黄河治理;④黄河文化;⑤探究目标;⑥BBS论谈等板块。每个部分又包括图片、文本、视频、动画等丰富的并经过筛选加工过的相关专题资料,供学生网上阅读了解。第三阶段是网络深化探究。这个阶段是网络主体探究阶段,其过程为:(一)激趣导入创境激情;(二)根据兴趣确定专题;(三)网上阅读自主探究;(四)汇报展示交流研讨;(五)自主反思深化探究;(六)学习小结课外延伸。经过这三个阶段探究学习,使学生对黄河的变化和黄河的治理等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拓展阅读、自主探究、搜集、处理、运用相关信息和学会与人合作的综合素养。

在与学生共同经历系列探究学习过程之后,师生收获很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也不少。

一是网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小学生搜集、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大多是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的原始资料,具有多而杂,学生可读性不强之不足,因此,需要教师为专题网站的建设作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代理的程度如何把握,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另外,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网络专业技术的教师参与,并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仅一个实验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来开发,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一批教师共同参与研制,尤其是提倡校际之间共同开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才是可行的。

二是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探究学习,对网络交互性的要求更高,已不局限于仅仅应用网络作为信息搜集的工具,特别是实现网络共享交流与自我展示功能在探究性学习中日益明显。原来学校所建的网络教室设备和网络资源难以满足探究学习的要求。这就急需要求更新设备和开发专题学习网站。

三是在小学阶段开展网络探究学习,特别要强调教师在专题网站建设和网络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主研和导航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网络专业技术(包括网站设计、开发,网络技术运用和指导等)。然而,目前我们教师网上教学导航能力还非常有限,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等等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教师才能在网络探究学习中起到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

四是在网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如文字输入、编辑制作演示文稿和通过BBS发贴子等),造成对网络探究学习有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使之在网络探究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如。

五是走出过分强调网络探究学习作用的误区。网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它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学习内容,更不能代替具体实验、社会实践体验和师生人格之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通过网络探究教学,使我们找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切入点,找到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途径,使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可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已为期不远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