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清文章思路,识记文章情节、内容。
二、重难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夯实考点,借助书后习题优质处理知识。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在古代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君主的重用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邹忌劝谏精彩场面。
(二)回顾文意,梳理知识
1、首先请同学速度课文,回顾一下本篇文章围绕这对君臣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邹忌是如何想到要向齐王进谏的?
由与徐公比美一事悟出的道理。
3、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问了哪些人?回答如何?邹忌自己怎样认为的?
翻译句子(组一):
A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E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F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三人回答有和不同,邹忌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6、邹忌悟出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自己受到了蒙蔽,怎样进谏给当时歌舞升平、疏于朝政的齐王呢?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同来回顾第二段的内容。
7、邹忌的进谏分为几个步骤?邹忌对秦王说什么道理?
翻译句子(组二)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分两个步骤。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说明王之弊甚矣。这种以自身经历来劝说别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暗喻。即可理解为运用了比喻论证。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8、进谏得到采纳了吗?是怎样实行的?
翻译句子(组三)
A王曰:善。B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E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将赏赐分为三个等级,也写出了邹忌讽谏的阶段性成功。
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9、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三)人物赏析
复习过本篇文章同学们认为邹忌和齐王格式什么样的人?
邹忌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个进谏中讲求技巧的臣子;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齐王上算一个明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四、习题
(一)(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形貌B、衣冠,C、窥D、弗如远甚
2、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暮寝而思之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3、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与徐公美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皆以美于徐公
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此处隐藏35343个字……
题目包括两个含义: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掌握“讽”的含义)
二、通过预习课文,请大家说出邹忌讽谏结果
“战胜于朝廷”(板书)
三、齐国为何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齐威王纳谏除蔽(板书)
四、用课文原句找出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变化,分析描写方法,解释重点实词,积累文言知识
变化:“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赏三变)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以“上赏”、“中赏”、“下赏”与“令初下”、“数月”、“期年之后”为纲,把握结构,为背诵作准备。
五、同学快速从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应积累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标出有疑难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文言知识归纳结果。
六、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君主肯于从谏如流的并不多见,为什么齐威王能够做到呢?这恐怕应该从进谏的人谈起,下面,我们来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
1、邹忌讽谏的缘起?
⑴三问三答,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揣摩妻、妾、客的语气,朗读。
⑵找同学范读,注意体会语言的细微区别,以分析人物的不同心理,为背诵做准备。
2、邹忌得出怎样的结论?
妻──私妾──畏客──求(板书)
3、邹忌是怎样讽谏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巧设比喻,以私事比国事,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板书)
揣摩语气,诵读课文,注意区别人物语气与第一自然段中的不同,注意语言的细微差别。
总结:
从齐国“令初下,门庭若市”看,足见齐国的积弊,但是,此次齐威王却能够纳谏除蔽,使得内政修明,是由于齐威王的清醒,更是由于他听到了“顺耳忠言”,邹忌巧设比喻,以家事喻国事,讲述道理,表明见解,委婉动听。正像《古文观止》中评价的那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七、请同学再次在全文范围内找出自己尚存疑义的文言知识问题,(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等),大家研讨,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解答和归纳
总结:
1、理解11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讽
⑵美(我)
⑶以(美于徐公)
⑷面刺
⑸书
⑹谤
⑺讥
⑻闻
⑼朝
⑽私
⑾期
2、归纳四个实词和虚词的义项:
实词:修朝
虚词:孰诚
3、掌握二个通假字:
有
孰
4、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5、熟悉三个词组的用法:
孰与
地方
左右
6、解释四个文句:
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⑵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研究两种文言特殊句式:
⑴宾语前置句
⑵被动句
在总结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齐读课文,巩固学过的知识,为背诵做准备。
八、从内容、结构上看,《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怎样的特点?这反映了《战国策》行文上有怎样的特点?
讨论,教师总结。
1、内容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属于历史寓言,即利用某些真实的历史人物附会以虚拟的情节,从而寄予深刻的道理。因此,从本文的内容安排来看,作者先宕开笔去,从邹忌的家事开始写起,而将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一表而过。这样的主题,显然是作者总结了封建社会初期统治阶级在政权得失
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正是文章思想性上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个主题的设定,恐怕是由当时正处于各国兼并征战的背景决定的。
我们知道,《战国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间的古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记载了一些历史事实,但历史中又夹杂了一些民间传说,此外还保留了一些如“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之类的寓言。因此从文学的角度,它的艺术性是很突出的,从历史的角度
看,某些故事的真实性是值得研究了。因此,今后我们阅读《战国策》中的作品,要注意这一点。
2、结构上:
别致、有序。《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头到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第一段从三问三答到“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再到“朝”、“旦日”“明日”。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从“宫妇左右”到“朝廷之臣”到“四境之内”,从上、中、下三赏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从全文看,整个事件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皆朝于秦”是第三层……等等,我们分明看到了散文的节奏美。文章在结构层次上的对称美,使用排比和层递的手法,是值得借鉴的。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封建统治者,过分夸张渲染策士谋臣的作用,有时是违背历史的真实的。在文学方面,它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章活泼恣肆,有声有色,文采斐然,变化不测,在我国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学们今后阅读《战国策》中的文章,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九、请同学们在理解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关于齐威王、邹忌的记载,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附:预习提纲】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思考:本文是完全按照历史史实来写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材料?
3、《古文观止》中评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说: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结合课文回答:
⑴“细细详勘”的内容有哪些?
⑵“闺房小语”指哪些内容?
3、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同一般。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但开篇却不惜笔墨,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看来似有“下笔前言,离题万里”之感,这是作者的败笔吗?仔细体会本篇文章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
4、熟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家事设喻国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求────四境之民
蔽甚
纳谏
战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