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前班教学总结
个人学前班教学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学前班教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学前班教学总结1一、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主要教授英语、数学、科学、健康。
(1)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我给幼儿进行英语教育时,刚开始不是以学到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幼儿对英语感兴趣度来衡量教学效果。我们尽力在全园创造英语语言气氛,平时教师尽量英语口语幼儿化,即在常规活动中尽量使用英语指令,对周围环境布置多标出英语语言,孩子走到那听到那,看到那说到那;透过这种英语听说环境的创设,使孩子们受到英语语言的影响,熟悉了,习惯了,他们会体悟到英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也不是很难学的,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起到用心有效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英语如早上好、排队、喝豆浆、吃早餐等都运用英语和幼儿进行指令。
(2)在教学方法上:我以游戏为主,各种教学方法灵活交替使用,以此吸引幼儿,抓住幼儿,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我经常借助实物、直观教具和模型玩具等幼儿喜爱的事物,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英语,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幼儿学英语的用心性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谜语法、童谣法、顺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的语言活跃起来,孩子们始终对英语持续着浓厚的爱好,上英语课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3)在体育课中,我引导幼儿用心主动地参加群众活动,在群众活动中持续安全、愉快的情绪,还适当的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愿意并能愉快的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发展了幼儿基本的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4)在科学课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5)在数学课中,教幼儿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潜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透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心。
二、家长工作方面
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加强家园沟通。用心的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在睡觉、吃饭、上课认真听讲、学习等等第一时间让家长明白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以及透过家访电访及时的和家长沟通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三、安全工作方面
坚持每日安全晨检,检查随身是否带有不安全物品,并及时处理。幼儿所服药品,要求家长注明姓名、药品名、剂量、服法。幼儿生活活动时,老师时刻跟随,以免上厕所滑倒摔伤,幼儿洗手时不玩水,喝水时注意开水的冷热,避免烫伤。告诉幼儿不乱动电器、电源、活动时不推不挤,来园向老师问好,离园时说再见,使老师心中有数,以免幼儿丢失。不随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了解自救办法,告诉幼儿识别特殊号码的用途,(如:110、119、120)。户外活动时,不挤、不推、不追打,注意幼儿的衣着是否整齐,鞋带是否系好,以防摔跤。进餐时的安全卫生,要求幼儿安静进餐,避免食物呛入气管,被热菜、热汤烫伤。午睡时不蒙头睡觉,并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异物(发夹、扣子、珠子、拉链等),发现并及时处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扬长避短,将本学期做的不到位的工作加以改善,做的好的方面也继续持续,相信经过我们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本班工作将会做的越来越好,本班的幼儿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去得更大的进步。
个人学前班教学总结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学期的工作已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的画上了句号。本班幼儿也完成了他们在学前班的学习任务,即将踏入小学开始新的生活。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管理紧抓不放,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即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根据班级计划中我们班的几个弱点,我们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班级常规良好风气的形成:
1、抓好过渡环节的管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如:在活动间歇合理安排入厕喝水的时间,做到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又不浪费时间。
2、加强纪律管理,我们班有几个特别调皮淘气的孩子,一眼没看到不是打就是闹,要么就到处乱跑,天天得给你制造点事端,破坏纪律不说,还给其他的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些孩子的调皮好队做操和游戏时我们特别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过激行为,使得他们这一学期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抓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督促幼儿便后洗手,在洗手时做到不玩水。能够安静有序的吃课间餐,不大声说话,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育教学踏踏实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很多孩子入小学后出现疲劳、害怕等情况,称为“困难期”。因此,本学期我们从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同时着手来帮助孩子完成过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结合我们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绍时孩子的兴趣特别高,不停的说个没完,从他们神采飞扬的'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到他们是多么期盼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为了从思想上做好入学准备,我们经常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友好的方式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每天都安排适时的时间让孩子进行活动,组织幼儿做一些体育游戏,使他们的体能得到了提高。讲述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乐意上来讲,谁也不会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了,孩子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
三、班级工作尽心尽力,关注幼儿个体需要。
班级工作是琐碎的,但在琐碎的工作中我们一样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努力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者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池塘”。当孩子有困难时,我们会随时关注给予帮助。尤其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我们更是给予格外的爱护,帮助每一位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此处隐藏20290个字……“主导”变为“引导”,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角色定位。任务型教学需要教师不光是组织者、监控者和帮助者,更应是合作者、参与者、学习者和平等的对话者。作为合作者,教师在任务型活动中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出主意、想办法。作为参与者,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在某个小组中担负一定的职责。作为学习者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一样在英语教与学中会面临新问题、新情景,同样要不断学习,以更新和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同学生一起经历探索,获取知识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作为平等的对话者,教师由基于权威的地位变为基于对话的地位,不再拥有话语决定权。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教师才能明确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话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对话才能掌握并调控任务型活动的进程。可见,平等的对话是教师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三、大班教学分组开展任务型活动时,课堂效率低下,教学任务难以按时完成。
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班额过大,分组过多,即使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本组成果,也难以保证每组都有均等机会。若仅仅以点代面,又难以做到较全面的学情反馈;而且时间一长,部分弱势小组积极性受挫,进而变得消极怠工,使得分组进行的任务型活动走过场或流于形式。
如果能将大班分成小班实施英语教学,这一问题当然能够很好解决。但现实的情况是大班,甚至超级大班(100多名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还会继续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关键,一是小组人数尽量多一些(当然不宜过多,视情况可安排4至8人小组)从而减少小组的总体数量。二是小组人员搭配,每小组根据学生性格和成绩,使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人数比基本保持1:2(3):1的纺锤型比例,这样有例于每个小组成员间的传、帮、带和优势互补。如有的学生听力好,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善于阅读,有的学生能写善画,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将一些有异质性的学生分到一组,十分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同一小组中人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同时又能从别人身上学到自身没有的东西。
其次,在小组总结并汇报阶段,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要求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如图表、文字、口头表达、表演等,哪种形式能做到省时高效就采取哪种形式。同时,为使每个小组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要经常轮流并随机抽取小组让其汇报。防止少数小组过多地占有展示的机会。对汇报的成果要多给予积极的评价,没有汇报的小组也应肯定性地评价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好的表现。防止一些弱势小组有被忽视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到小组中,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及时捕捉反馈的信息。再次,组与组之间的成果交流也是大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互动活动。
四、任务型活动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
1、活动目的不明确。
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分析不透,设计的活动目标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没有运用目标语言去做事情,没有在活动中讨论探究语言知识。如有位教师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描述一位同学的外貌特征,该活动中,学生始终没有语言的运用,而如果改成四人小组活动,一人使用目标语言描述某同学外部特征,其余三人据其描述来画像,然后再猜他(她)是谁,就能够达到运用语言去做事情和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探究学习语言的目的。
2、活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而脱离生活实际的活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非所用,也就难以理解透彻,牢固掌握目标任务。
3、任务难度不适宜。
有的任务设计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新的语言知识缺乏生长点。有的任务设置了信息差。当信息差过大,难度过高,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当信息差过小,难度过低,没有挑战性,导致低效重复。
4、任务链缺乏梯度,缺乏衔接过渡。
在一堂课中,往往由多个小任务组成任务链,科学合理的任务结构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务层次应该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但在实际教学中,任务的引入,有的缺乏较低起点的启动任务,导致后续任务难以进行;有的任务间缺乏内在联系,不能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任务间缺乏梯度,不能体现任务的拔高与深化。
5、任务形式单调,内容无新意。
有的教师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任务设计,不去主动创新,不关注学生平时所议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动脑筋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任务型活动,设计的活动形式不活泼,内容不新颖,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针对上述情况,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认真分析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设计出目标明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任务型活动。
五、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方面,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中考,高考的上线人数做为评价教师绩效和评模表先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在教师评价的指挥棒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论成败,忽视过程性、形成性评价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现代教育教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其中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被专家公认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各主体自身的价值。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又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全面、综合掌握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而不是凭听一节课、一份总结、一次考试成绩进行一次性评判。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平时要加强过程性管理,关注教师的平时工作状况。
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应该有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心理和认知的健康发展。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从上述五个方面入手。任务型教学也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在课堂上的各种小组任务型活动中,可以开展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综合点评。教师在点评时应注意评价的导向性、尊重性和激励性,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施实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任务型教学中,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师,学生评价机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