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头、尾”:这里所说的“头、尾”指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课的内容,导入和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指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以及重点、难点、知识点和难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这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及要点,是该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不钻“牛尖”:如果遇到某一个难题或该问题的某个环节没有听懂或有些模糊不清,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这既浪费时间耽误听讲,又使自己头脑发胀。正确的作法是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也可和同学们上商议,以致弄明白,搞清楚。
注意板书归纳:老师板书的内容不仅重要,而且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老师反复强调的地方往往是重要的或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注重提示:在听课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点和特点,教师往往有语言上的提示。例如:“这一点很重要”等等。这些词句往往暗示着讲课中的要点,也是老师平时经验的总结和教训。因此注意这些词句,有利于同学们迅速抓住讲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及减少失误。
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提供学习活动的材料。
在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学具、图片、文具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例如,教学《认识线段》,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毛线,让学生通过把毛线拉直感知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接着让学生经历变式操作竖着拉直、斜着拉直等,充分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一根毛线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抽象”,从而有效地完成线段这一概念学习的`过程。
2.创设充分的实践时空。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进行多角度地分析与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例如,教学《认识角》,安排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活动前,教师和学生商定找角的规则:音乐声起,走下座位,寻找生活中的角;一边用手指,一边轻轻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音乐声停,回座位坐好。用一段音乐来掌控学生实践的时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得开心,学得有效。
3.凸显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自主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第一步,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第二步,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第三步,验证归纳,确认计算方法;第四步,整理应用,揭示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出寻求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途径:实验发现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但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数学教育教学经验
老师备课要准备充分
要提升上课时的效率,首先要老师认真备课,将第二天课堂上可能会讲到的知识点明确清楚,对于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问也要能提前考虑到,并思考好问题的答案。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意外的中断或冷场,可以更好的利用上课时间。
可以将知识点与有趣的实例相结合
在数学课上,孩子们一般都会觉得无聊,认为这些知识点死的,提不起任何兴趣。这时候老师就要将生活中孩子比较感兴趣实例与数学公式和知识点结合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
比如小孩子都喜欢玩具,就可以找几个小朋友问,给你2个玩具,他2个玩具,她3个玩具,总共需要多少个玩具。提到玩具,孩子就会来兴趣,顺道也就把2+2+3=7这样的数学计算学习了。
可以跟孩子有一些互动
对于小学生,老师如果只是干巴巴在讲台上讲课、推导公式,那孩子的注意力一定集中不了。但是,如果数学老师可以跟孩子加强互动,比如时不时找一两个孩子到讲台上来做个计算比赛,或者让孩子分成小组抢答数学公式、背诵九九乘法表,这样的互动能够带动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